2007/01/21

思考(2007/01/21)

2007/01/21 21:00


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這段本文之消文過程中,有幾個疑難尚未證成,恐其隨歲月褪去,所以晚上電腦關機前,寫成思考題綱,便於日後追溯


毘奈耶經──


單從文字解釋,它是vinaya-sūtra之音譯+義譯,全義譯可為戒經或律經。我第一念以為可能律部相關經典都有提到這段戒規,所以毘奈耶經不是某部特定戒經。隨後參考英文版,國外學者的理解為Guṇaprabha’s vinaya-sūtra,經查Guṇaprabha音譯瞿拏鉢剌婆,譯為德光(論師)。參閱大千出版《布頓佛教史》,有功德光著《律經》。符合前面義譯戒經或律經之假設。進一步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網站查得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之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》,有與本論所引近似之頌文。因此,我臆測本論所說《毘奈耶經》即是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》。但是不知道其他戒經是否也有類似頌文?

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》之造者──


不知何故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網站上之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》只有譯者,我沒有查到造者?若說世尊即是造者,那麼,英文版國外學者的理解恐有出入。


戒經中之服裝規定──


對於抄衣、雙抄及消文時瀏覽到的反抄衣還沒確切認知。留待稍微對相關戒規有皮毛認識時,再來分享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