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0/27初版;2014/02/19修訂(重編版面,增訂藏文,移除超連結);2017/10/11三版(藏文改採泰式分散對齊,此段無ཏྲེ་ཧོར།版四家注)
論之本文——p. 01702
天雖於彼降以雨澤,然不入內。
p. 01702
tib.p. 02220
།དེར་ལྷས་ཆར་ཕབ་ཀྱང་ནང་དུ་མི་འགྲོ་བ་དང་།
tib.p. 02220
消文紀錄——
這段本文理解時,文字順序可調整成:天雖以雨澤降於彼,然不入內。
天雖於彼降以雨澤:天空雖然為它降下雨水。天,天空,上天。雖,雖然。於彼,對他(它),指前段本文中所提到的器。降,降下。以,用。雨澤,【教育部《國語辭典》】:「雨水。《唐元稹:出門行》:『遣充行雨神,雨澤隨客意。』」
然不入內:但是無法進入(容器)裡面。
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——
宗大師在前段本文裡,已經把聞法者比喻作一只容器,並且闡述一般容器常有的三種缺失(過失)。現在這段本文開示修行者說,即使天空下雨下在這只容器上面,但是卻無法進入這只容器裡面。為什麼呢?這是針對第一種缺失(倒覆)而說的。容器如果是傾倒著、遮蓋著、甚至是器底朝上,雨水便無法進入。聞法者是容器,雨澤便是正法,聞法者若有這種過失,即使置身在說法的現場,也聽不進正法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