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0/26初版;2014/02/19修訂(重編版面,增訂藏文,移除超連結);2017/10/10三版(藏文改採泰式分散對齊,此段無ཏྲེ་ཧོར།版四家注)
論之本文——p. 01702
若器倒覆,及縱向上然不淨潔,並雖淨潔若底穿漏。
p. 01702
tib.p. 02219
སྣོད་ཁ་སྦུབ་པ་དང་། ཁ་གྱེན་དུ་བཟེད་ཀྱང་མི་གཙང་བ་དང་། གཙང་དུ་ཟིན་ཀྱང་ཞབས་རྡོལ་ན།
tib.p. 02220
消文紀錄——
若器倒覆:如果容器是橫躺著的、遮蓋著的,或者是底部朝上放著的。若,如果。器,容器,器具,器皿。倒,若唸ㄉㄠˇ時,指橫躺狀,如:臥倒、跌倒。即器口不是朝上,而是朝左右的方向;唸ㄉㄠˋ時,指上下或左右互置狀,如:倒過來。即器口朝下。覆,在這句中同「倒」,亦有二義,一作傾倒,如:汽車翻覆了,不一定四輪朝天;二作遮蓋,如:《莊子‧德充符》:「夫天無不覆,地無不載。」如果根據下一句本文的文義推測,顯然本文此處僅涉底部朝上的意思。
及縱向上然不淨潔:以及即使(容器器口)是朝上的,但是(裡面)不乾淨、不清潔。及,連接詞,以及。縱,連接詞,即使。向上,指器口朝上。然,連接詞,但是。淨潔,今多作「潔淨」,乾淨、清潔。
並雖淨潔若底穿漏:雖然器口朝上,並且(裡面)是乾淨清潔的,但是如果器底穿孔,或者有裂縫。穿,穿孔,貫穿的小洞。漏,裂縫,隙罅。穿漏都會導致容器有滲漏現象。
我對這段本文之理解——
宗大師舉容器為例,為修行者開示。容器如果上下顛倒;或者即使器口朝上,但是裡面不乾淨;或者即使器口朝上,而且裡面也是乾淨的,可是器底卻是貫穿的,或者有隙罅會導致滲漏。我們知道容器如果有這三種情況之一時,是不堪使用的。宗大師將聞法者比喻作容器,接下來的本文會詳加闡述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