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7/20
本論第一次出現「劣乘」詞彙與大乘區隔,是在第九頁第九行:故有說云,是大乘人故,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,是相違因。緊接著又在同頁第十行再次出現: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。
為了查明這個具有貶義的詞彙,是否為法尊法師首創,先查線上各佛學辭典,並沒有查到有收錄這詞彙的資料。再查英文版以理解外國學者如何處理原來的藏文,結果在Volume One 的 p.47 都是採用羅馬拼音的梵文 हीनयान (Hīnayāna),也就是小乘。英文字彙另有 Theravada 也是小乘的意思。但是我不知道兩者之間有何差別?我再利用網路搜尋功能,發現顯然經論中不乏使用「劣乘」的例子。
今晚先在此記錄下來,看看日後能否查到這個「詞源」落在何方?
2006/07/24
幾天來的消文進度中,反覆出現「劣乘」這個詞彙,心中莫名的不安,7/21回應葉姓同修的留言時,我特別強調「我想知道這個詞彙最先是出現在那部經藏中?漢譯首作『劣乘』之譯者是誰?」我說「哪部經藏」的用意是希望確定此一詞彙出自「經」藏,而非「律」或「論」等藏中。雖然閱讀佛學書的資歷尚淺,但是第一次在《廣論》見到這詞彙,的確令我感到震驚,因為我不相信佛陀會以「劣乘」來稱呼聲聞、獨覺等乘(或派別)。
今天在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四十八讀到問增上心住菩薩轉時這段文字,提到十種清淨意樂之九云:九者作意思惟,我心一向於大乘中深生信解,終不愛樂餘下劣乘。基於此論注明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,那麼,至少玄奘譯論時就採用「劣乘」這個詞彙了。特此記錄之。
又,關於 Theravada ,大英百科之大英線上翻譯作「上座部」(部派佛教,小乘十八部之一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