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04/15

思考(2006/04/15)

2006/04/15


在消文(2006/04/12)文末,我的結語如是說:


以下是我對於這段本文的理解:隨即敦請當時的大眾部持律上座戒鎧(頭銜待查)為他剃度出家,成為他的親教師,戒鎧親教師的成就是得到加行道一分真實三摩地。本論造者於是正式出家,法號為勝然燈智。


此中提問:大眾部持律上座戒鎧(頭銜待查)


關於頭銜待查,我的意思是指應如何稱呼,譬如前有勝那蘭陀諸智論師、拏錯大譯師等,而非指親教師,也不是通稱的法師。


下午閱讀《阿底峽尊者傳》於卷一第一章第四段第一節〈出家〉(p.14~15)讀到下列文句:


尊者二十九歲時,至阿蘭陀寺問一善巧者云:「我當於何部出家?」彼反詰曰:「汝之密行為捨不捨耶?」答曰:「不捨。」(捨則何部皆可)告云:「若爾,須於大 眾部中,佛智論師派出家(佛智派即說出世部)。」尊者受教,往證大菩提金剛座處,摩底毘訶羅寺,依說出世部證大乘位,持律上座戒鎧論師(或譯戒護),請為 親教,出家正諱,名勝然燈智,入正僧教,恐怖魔軍,慰悅人天。


至此明矣。


論師:一般術語謂造論而弘法者;梵語ābhidhārmika,音譯阿毘曇師,於三藏中特別精通論藏,且擅長論議者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十三細舉經師、律師、與論師之別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